骑兵步兵什么意思 网络词步兵是什么意思
上一期我们聊到了象棋中的“帅”与“将”,“帅”是代表汉,而“将”代表楚,那么汉灭楚,所以“帅”高于“将”,由此可知“兵”是高于“卒”的。那么,“兵”与“卒”最初是什么意思呢?
兵
“兵”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兵”字是一把弯柄的大斧头,朝左的箭头是表示斧刃,斧柄两侧是两只手,也就是双手举斧之意。金文的“兵”字的斧头转向右边,双手未变。“兵”字小篆的形体,双手依然在,斧头已变形。“兵”字楷书的形体,根本看不出双手举斧的样子了。过去有人说:“丘八为兵。”其实这也是一种古今意义造成的误解。因为“兵”字的上部并不是“丘”,而是“斤”。“斤”就是上古大斧的象形字;其下也并不是“八”而是双“手”,即双手举斧为“兵”。
《说文解字》:兵,械也。从廾持斤,并力之皃。,古文兵,从人廾干。,籒文。補明切注,古文兵。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兵”字的本义是“兵器”,如贾谊在他的《过秦论上》中说:“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这里的兵就是兵器而非军队,也就是说,秦将天下所有的兵器都收集起来,集中到咸阳去。由“兵器”之义又可引申为“军队”,如:“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曹操《置屯田令》。这里的“强兵”就是指强大的军队。军事也可以称“兵”,如:“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军事,是国家的大事。至于“兵”当“战士”讲,那是远衍的意义了,如《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将军贺达等将兵万人。”这是说:贺达将军等率领战士万人。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上古,兵、卒、士三个字的意义是有明显区别的。“兵”大都指“兵器”,如枪、刀、剑、戟等;“卒”是指“步兵”;“士”是指乘战车作战的士兵。到了后世,“卒”与“士”往往连用,如成语“身先士卒”等。
卒
“卒”字本为象形字。“卒”字甲骨文的形体是一件带有特殊花纹的衣服。“卒”字金文的形体,较甲骨文简化了一些,其下部的一斜画,表示有特别的标记。“卒”字小篆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卒,衣有题识者。臧没切。
清中后期文字学家朱骏声解释说:“本训当为衣名,因即命著此衣之人为卒也。”在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的胸前或背部,常著有标记,区别于常人,正如后世当兵的则在其衣的背上写有“兵”字或“卒”字。“卒”多指“步兵”,如《孙膑兵法·篡卒》:“兵之胜在于篡卒。”“篡”为“选用”之义。大意是:军队要取胜,就必须选用精锐的步兵。由“步兵”义可以引申为古代军队编制,即“一百人”为“卒”,如《韩非子·显学》:“猛将必发于卒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大意是:猛将必产生于军队的基层。
另外,“卒”可当“死”讲,如《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日卒。”《新唐书·百官志一·礼部》又有更具体的解释:“凡丧,三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其实,到了后世,一般人死也可以称“卒”如“生卒年月”。“死”为人的生命的结束,所以“卒”又能引申为“完毕”,如《史记·匈奴传》:“语卒而单于大怒。”由“完毕”义又可以引申为副词“终于”义,如《史记·李斯列传》:“卒成帝业。”
在古代,凡参与作战的最基层战士都叫兵。卒在商代甲骨文的字形一说是是缝好了线的衣服,本义指完成、终结,又引申为死亡。另一说是有特殊标记的衣服,本义指差役。不难看出,兵和卒最先的区别就是前者是有作战任务的战士,后者是没有作战任务的差役。后来战事紧急、繁密,卒也被派上前线了,地位和兵一样,渐渐地,“兵卒”成了一个词组,他们间的差别越来越小。不过,兵有车兵、骑兵、步兵,卒只有步卒。
我们来看下书法中的“兵”与“卒”
“兵”
篆
隶
楷
行
草
“卒”
篆
隶
楷
行
草
网传的中国历史十大军队,以“卒”命名的便有战国的“魏武卒”,看完我们上面的介绍,大家就知道,魏武卒是步兵部队。而最终统一六国的秦国军队称之为“秦锐士”,下一期,我们就介绍下“士”与“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