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不合作 非暴力不合作的解释
成大事者,不纠结
这本书694页,至少细读了500页,几个小时看完,做了简单笔记。
敢写
这真的是敢写,一般人就是知道也不敢随意说,或者怕说的有问题。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众说纷纭,好的地方就是人已经远去,死无对证了。不管是从正史,还是小道消息,本书做了罗列和思考,结合了当今的社会和生活案例,给出了答案。可以说很适合现在的人阅读和思考。
书单
看一本书,可以引申很多书籍,可以看到作者的知识储备还是很丰富的,至少不是看了一二本就可以写出这些,书中罗列了《战天京》、《老残游记》、《中国崛起》、《中国皇帝的五中命运》、《理性乐观派》、《资治通鉴》等,做了知识的扩充和思考,不仅仅是死读。这点很可贵,否则中国文字都认识。这样,意义不大了。
疑惑
为什么书名叫《成大事者不纠结》,我说实话,不大理解,虽然书中列示了古今中外很多名人故事,但是这和纠结的关系在哪里?大人物做了大事不假,纠结点在哪里?也许这些人物处理事情中,确实有纠结,这个不,也许是劝慰吧,古今风云人物,一切评价等后人评述吧,所以,活的不纠结是一个祝愿吧?
历史不重演
书中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有客观的一面,从正反各个角度写了众多故事,有人骂是汉奸等之类的话语,是否真的是呢?该文作者讲述了一些细节,提到了一个观点,这个要综合多个角度,那就是如果你是他,不一定比他做的好。
前任栽树
此文讲到:雍正爷在位13年,不断列制度,多加执行,到乾隆在位的63年里,其实是为乾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的。国泰民安,主要是给后代们好的家境,富足的很呀。
清朝皇帝顺序
不禁让我想到了,对一个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公司而言就是高质量发展,家庭来说,为后代们留下了宝贵财富,才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怀,说明我们制度中就有一个目的:眼光长远,为之计深远啊!
婚姻
431页提到了作者对逼婚态度,那就是自己决定不妥协,让我想到愚孝一个词汇。
一个女孩说,我代表爸妈和你恋爱。
又如一个老公说,我代表我妈妈就是要打你(媳妇)。
前者还是好的,至少女孩告诉你,我本来就是不想见你,是父母要我和你相亲的。
后来一个就说,虽然我是成年人,但是我没有自己思想,别人煽风点火了,我就要不分青红皂白的“报仇雪恨”了。
婚姻不是催的。其实,就是父母焦虑很多。
你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不婚经常引起父母的互相残害。父亲怪母亲太宠爱孩子,孩子不听话。母亲就是经常被父亲PUA(打压、辱骂、精神摧残贬损人的自信,其实这样的人就是有精神疾病的),父亲刚好推卸的一干二净,通过这样,来让子女听话而已。孩子的成长,哪有单方面责任的。
不婚,有原因。很多人不选择婚姻,原因很多,一是经济条件不允许。二是曾经被伤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三是取向,这方面,父母以为开玩笑,我的孩子怎么可能。事实是,真的有可能。可是同志和拉拉(女同)群体还是有的,这不是精神疾病,国际社会也没有定论,所以不要拉到精神疾病中心强制治疗。四是其他(比如没有合适的理想伴侣,多有理想是个理想,每个人答案不同所以没办法归纳)。
晚婚,如果要孩子,受累的还是父母。买单最多的还是爹妈,因为需要人照顾,除非家里有金矿、银矿,自己全方面带没毛病,但是毕竟不多吧。父母只能白发苍苍、用不再健朗的身体带孩子,如果你说交钱给保姆或者其他人,你放心吗?别信誓旦旦的说给钱,钱可以搞定,如果真的保姆做了什么有心或者无心的事情,估计你也只能抱憾终身了(可以自己脑补具体会做什么,别不信,别侥幸心理),文明程度越高的城市,人们对金钱的热爱越痴迷,痴迷后的犯罪成本也减低,如果监管和自律水位不在一个线,后果不堪设想。
抱怨
父母永远在抱怨,别人的孩子是清北,别人的孩子工作多好,如同总有女性抱怨,别人的老公买了2万的LV(徐刚讲商业模式、臧其超、北大教授陆地说LV成本也就200元,连个真皮可能都不是。)包包给***,却她不知道的是,那个用2万砸的是一个情人,没事,“我也希望砸我”。(如果这样的话,真的是,没救了。显示,不是一个道上的了)
总有听到,别人媳妇或者老公或者女婿有多好,别人家总最好,自己怎么有了个这样的“玩意”。说这样的父母,其实应该反思更多的是自己,不是吗。
甘地
448页讲了甘地故事,好像就是双方暴力发生的时候,按照文中故事意思:你们别打了,我都绝食了,给个面子吧,都停止吧。好像真的就是停止了。
孩子饿坏了,都哭了。本来争吵的父母于是停止了,一个洗马桶,一个厨房忙碌起来,有没有点像。非暴力不合作。
不过,书中给非暴力,另一个真实解释,450页提到了一个,真正的非暴力就是,用主动的行为挑起暴力,不用暴力还击。
汉语翻译的真有劲头,我想了下,绝食挑起的也是一种暴力吧,只不过很温和,让双方人性的光芒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这主要是还有良知。
这本书,可以交流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