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怎么死的 太史慈最后的下场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年仅二十一岁便成为了州郡两级行政单位斗争的急先锋,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力挽狂澜的为本郡赢得了胜利,从而名扬天下。他为人极为孝顺并十分重视报恩,仅仅因为孔融曾经善待母亲,便在母亲的劝说之下,独闯数万大军搬取救兵拯救了孔融。他因为出身而不被霸主重视,却仅仅凭借着斥候的身份,与江东小霸王孙策打得旗鼓相当,绝对是当时的绝世猛将。他作为降将被众人怀疑,却坚守着自己重信的操守,用事实狠狠地给了那些人响亮的一耳光。他还是个例无虚发的神射手,却被新任主公以此为由,被派遣对付镇压贼寇,虽然取得了完胜,却在人生即将走上辉煌的时刻,带着遗憾而离世。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战将太史慈。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大家好,我是带给大家历史启迪的祥龙。今天就让我们回顾历史,共同领略三国乱世中,能够与江东小霸王打成平手,最后却遗憾离世的猛将,太史慈的遗憾人生。
太史慈,字子义,三国时期东莱黄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龙口市人。据记载,太史慈身长七尺七,有着一脸的美髯须,两条手臂犹如猿猴,十分善于射箭,几乎能够达到箭无虚发的程度,是当时顶尖的神射手。太史慈从小便十分好学,后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成为了本郡的奏曹史。太史慈最初名传天下,实际上和当时的郡县与州郡之间的争斗脱不开关系。当时太史慈所在的郡县与本州有着很多的间隙纠纷,而两级行政单位的纠纷中,朝廷也是无法分辨其中的是非曲直,甚至可以说当时的朝堂根本就不愿意去详细的查探,所以双方的官司大多是先行上报让朝廷得知一方比较有利。
另外郡县本就是州郡的下属单位,想要越级状告上级单位,别说是在当时尊卑思想极为严重的古代了,就是在相对更加公平的现在,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直属上级单位就是没理都能编出三分来。而当时年仅二十一岁的太史慈,却利用自己聪明的大脑和过人的胆魄,帮助本郡在争斗中取得了胜利,他本人也因为这一壮举,被天下所熟知。据说当时州里面已经将相关事情的奏章,率先发往了朝廷相关部门,郡守得知消息后才慌忙的物色合适的使者,年轻的太史慈最终被选为了运送奏章的使者。太史慈为了能够追赶甚至超越州里面的人员,日夜兼程的抄小路狂奔,最终赶在州里面的使者之前,赶到了相关部门的大门口。
率先赶到的太史慈,并没有先将相关奏章送进去,而是在相关部门的大门口耐心地等待了起来。等到州里面的使者也赶到的时候,太史慈热情地迎了上去询问对方,是否是前来递送相关奏章的,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太史慈俨然一副朝廷相关部门审核员的样子,以查看对方奏章的署名是否有误的名义,要求对方将奏章拿出来给他查看。州里面的使者根本就不知道太史慈是郡县派出的人员,还把他误认为是相关部门的审查人员,毫不犹豫地将奏章交给了太史慈。
太史慈接过奏章后,便突然掏出藏在胸前的匕首,十分干脆的将奏章给毁掉了。州里面的使者见状顿时惊叫的大喊,说有人毁坏了他的奏章,太史慈还没等对方叫喊第二声,便将对方挟持到了马车后面,并和对方说道,要是你没有将奏章拿给我,我也不能将奏章给毁坏,我们的吉凶祸福可以说是相同的,不见得只有我独自受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我们一同出走逃亡,至少这样可以保存性命,也不必受到无畏的惩罚。
州里面的使者这个时候已经反应了过来,知道太史慈肯定是郡县派遣过来的人员,听到太史慈的话之后十分不解地说道,你为了郡县的事情毁坏我的奏章,已经成功的完成了计划,为什么还要逃亡呢?太史慈十分平静地回答说,我当初受郡守的派遣,之时负责前来查看你们的奏章是否已经递交上去而已,现在我的做法实在是有些过激,直接毁坏了州里面向上递交的奏章。如今即使返回郡县,恐怕也会受到朝廷的责罚,所以还是和你一同逃离得好。
太史慈的这番言语,让州里面的使者放下了戒心,相信了太史慈的言语,最后果断地逃离而去。而太史慈在和州里面使者共同逃离出城后,却又悄悄地潜回了城中,将本郡的奏章递交给了相关部门,完成了此次的使命。当州里面得知奏章并没有送到相关部门,并且负责送奏章的使者逃离后,赶忙再次派遣使者送上新的奏章,但是相关部门却以率先得到郡县的奏报为由,回复不在复查此案。最终州里面在此事上吃了个大亏,太史慈也因为这件事情而扬名天下,但是却成为了州里面仇视的人,为了受到无妄之灾,太史慈逃到了辽东避祸。
初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93年的时候,担任北海相的孔融得知了这件事情,认为太史慈是个奇特的人,有心想要对其进行招揽,便多次的派人向太史慈的母亲询问太史慈的消息,并且每次都让人带着厚礼表示心意。后来孔融为了平定管辖区的黄巾军,出兵屯驻在都昌,结果却被黄巾军将领管亥率领大军给围困了。
当时太史慈正好从辽东返回老家探母,太史慈的母亲得知孔融被围困危在旦夕的消息后,便和太史慈说道,虽然你和孔北海从未相见,但是自从你出逃避祸之后,孔北海替你对我赡恤殷勤,比起故人旧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如今被贼人所围困,你应该赴身相助。太史慈是个十分孝顺并知恩的汉子,在母亲的劝说之下,在家里面陪老母亲三天之后,便独自前往都昌帮助孔融。当时孔融被包围得死死地,太史慈借着夜间视线不明的情况,独身冲过了包围圈面见孔融。当时太史慈要求孔融出兵和黄金贼寇进行大战,以免最终被贼寇围困致死,但是孔融却根本就不听其言,坚决等待朝廷派遣援兵救援。
经过多日的等待,贼寇围逼的形式也越加的危机,却依旧没有见到任何援兵的到来,这个时候孔融彻底地急了,便想要派人向平原相刘备进行求援,可惜当时城中根本就没有人愿意突出重围去执行这个任务,毕竟外面现在几乎被围困的水泄不通,想要突出重围去求援,几乎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就在这样的危急的时刻,太史慈主动地站出来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当时孔融对于主动站出来的太史慈还是十分怀疑的,毕竟他自认为并没有什么能够让太史慈这样帮助自己恩情,便试探性的对太史慈说道,现在贼寇围困的甚是严密,众人都认为难以突围出去,你虽然有雄心壮志,但这也始终是件过于艰难的事情吧?
太史慈当时便看出了孔融这是对自己抱着怀疑的态度,便十分自然的解释着说道,昔日您尽心的照料家母,家母感念您的恩遇,这才让我前来帮助您解决这次危机。而我之所以听从母亲吩咐前来,也正是因为我对于这次的事情有可取之处,此次前来必定能够帮助到您。众人都说不能够突围出去,如果我也说不可以,岂不是违背了您对家母的细心照顾之情,甚至违背了母亲让我前来的本意?情势已经十分的危急了,希望您不要再怀疑什么。经过太史慈的这番解释之后,孔融才打消了些许的怀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同意了这件事情。
太史慈接下了这件事情之后,下去整理行装吃了顿饱饭,便开始养精蓄锐。天亮之后便拿上弓箭,带着两个随从骑马向着城外而去,两个随从手里面各自拿着一个箭靶。围困城池的黄金贼寇们,见到有人从城中出来,纷纷惊疑地戒备了起来。但是太史慈却是骑着马来到护城河边上,十分淡定的命两个随从将箭靶插在地上,便开始旁若无人地练起了射箭,练习完毕之后便十分淡定的返回了城中。随后接连三天的时间,太史慈依旧如故的出城练习箭术,而外面围困的贼兵们也十分自然地放松了警惕,不在起身紧张的戒备,太史慈这时却抓住机会,没有再如往常一样返回城中,而是快马扬鞭的向外开始突围。等到围困的贼兵发现事情不对的时候,太史慈已经冲出了重重围困,并且回身箭无虚发射杀了数位追击者,让后续的贼军不敢再进行追击。
太史慈突围而出,赶到平原县向刘备游说说道,我是东莱的见识浅薄的人,和孔北海并非骨肉至亲,也不是同乡旧友,只是因为名声志向相似而交好,有忧患与共的情义。现在黄巾贼管亥发动暴乱,孔北海被围,走投无路,孤军无援,危在旦夕。因为您有仁义之名,能够救助人的急难,所以孔北海非常慕仰,翘首以盼,仰仗于您的救助,才让我冒着敌军刀刃,突破重围,从万死之中将自己托付给您,只有您才能使他留存。
可以说太史慈的这一番说辞,让刘备这个伪君子内心十分兴奋,认为孔北海这样的名人,竟然都知道自己这样的小人物,甚至向自己求援,当下便精兵三千人随太史慈返回都昌进行救援。围困都昌孔融的黄巾贼寇得知有援军到来后,便匆忙地退走了,孔融也因此渡过了此次危机。孔融因此也更加重视太史慈,甚至对其说,你真是我的少友啊。这件事情过后,太史慈返回家乡向母亲复命,他的母亲十分欣慰地对他说,我很庆幸你能够报答孔北海啊。
兴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的时候,当时任职为扬州刺史的刘繇,本来和太史慈是同郡好友,太史慈从辽东返回家乡之后,没有能够与其相见,便渡江前往曲阿探望刘繇。实际上太史慈这次前去探望,更多地应该是想要谋求个好的职位,以便能够出人头地。太史慈还在前往的路上之时,小霸王孙策为了能够摆脱袁术的挟制,恢复其父曾经的霸业,便以替袁术征伐刘繇为由,主动向袁术请求独自领军外出作战,并得到了袁术的同意。当时孙策领兵已经攻打到了扬州控制区的东阿地区,刘繇本身也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太史慈赶到扬州之后,便有人劝说刘繇任用太史慈为将,以便让其抵挡孙策的侵犯。
但是刘繇从内心中却十分瞧不起没有什么背景的太史慈,甚至扬言说自己要是任用太史慈,会被人耻笑自己不会用人,因此只是任命太史慈作为一名侦查小兵。太史慈虽然没有获得刘繇的赏识,不过作为时代宠儿,即便是当一名侦察小兵,依旧无法掩盖太史慈自身的光芒。太史慈在一次外出侦查之时,身边只带着一名小兵,却与当时名声显赫的小霸王孙策相遇,而孙策身边还跟着十三位骑兵,皆是黄盖、韩当这样的名将猛士。面对敌强我弱的绝对劣势,太史慈毫不畏惧的主动上前邀战,与孙策打的是难解难分。据说当时孙策借着刺向太史慈战马的时机,抢夺下了当时太史慈后背上的手戟,与此同时,太史慈也夺下了孙策的头盔,两人基本上是不分伯仲。最后一直打到两方援兵同时赶到神亭,二人才结束了这次平手的交战。
随后在孙策的猛烈攻击之下,刘繇被迫开始逃亡,太史慈守护刘繇败退到豫章。其后,太史慈独自遁逃到芜湖的大山中,聚集了众多部下自称丹阳太守,转战到了还未被孙策占领的泾县西部地区,获得了当地山越部众的支持,屯兵与孙策正面抗争。最后,太史慈还是无奈的被孙策击败并且生擒,经过孙策的一番劝说之后,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之下被孙策招降,孙策让其担任门下督,也就相当于孙策禁卫军首领,孙策甚至十分大方的让其继续掌管兵权,册封太史慈为折冲中郎将。直到刘繇最终死在豫章后,其下有上万人的部队没有依靠,孙策命令太史慈亲自前往收拢这些兵众。对于孙策命太史慈收拢刘繇这些兵卒遗产的事情,孙策手下众人皆认为不可行,认为如果就这样放任太史慈独自前去,这家伙肯定会一去不回,凭借着这些兵卒自立。
孙策却对当时的情况看的很明白,认为太史慈在目前的形势之下,出了死心塌地的投奔他以外,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便乾纲独断的坚持下达了这样的命令,甚至在太史慈上路之时,十分郑重的在城门口为其送行。据说当时孙策询问太史慈何时能够归来之时,太史慈果断的回答说两个月,结果太史慈十分守信的在约定的时间之内,带领着收拢的刘繇部下归来。关于太史慈归降孙策的事情,相关文献记载的内容也是有些不同,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翻看一下,江表传和吴历的不同记载。
太史慈正式归降孙策之后,当时刘表的从子刘磐,凭借自己的勇猛聚集了很多贼寇,专门霍乱孙策治下各县。太史慈当时被任命为了建昌都尉,同时兼治海昏地区军务,将刘磐给打的根本就不敢再冒头。据说太史慈的箭术十分出神入化,在一次跟随孙策攻城之时,将站在城墙上伸手指着孙策骂的家伙,直接一箭把手给钉在了城墙上。曹操当时听闻这个消息后,专门命人给太史慈送了封信,信中并没有装什么多余的,而是放了少量的当归,想要太史慈前去投奔他,但是太史慈根本就没鸟他。后来孙权继位之后,以太史慈能够克制刘磐为由,让其镇守南方各地区,最后太史慈在建安十一年去世,享年仅仅四十一岁。据说太史慈去世前曾叹息说,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著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死啊!
有些人因为太史慈没有被列为江东十二虎臣,从而认为太史慈最后没有被重用,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之所以太史慈不如十二虎臣出名,实际上还是因为他死得太早了,孙策在牺牲的时候是公元200年,在这之前东吴势力一直处于稳固革命根据地的阶段。随后东吴势力便进入了孙权执政时期,刚刚继位的孙权忙着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培养自己的专属势力,这段时间东吴根本就没有发生什么重要的大事件,直到太史慈去世后,东吴扬名的赤壁大战才正式上演,因此太史慈遗憾的并没有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跟多的辉煌,跟没有被孙权重用毫无关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感谢大家的观看,我是带给大家历史启迪的祥龙。希望大家能够在祥龙的讲述中获得收获。有些人可能不认同我的看法,欢迎相关的大能,将自己的观点发布在评论区,我们大家相互讨论。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