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失眠的方法 改善睡眠10个方法

时间:2023-04-22 15:50/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3974 评论:0

失眠可以算得上是非常严重的一种“孤寂”行为,每当万家灯火透亮,独留我一盏时,总会感觉自己在黑暗当中苟延残喘。

特别是睡得好好的,但是总会在凌晨三四点钟醒来,而醒来以后也很难再次入睡了,失眠者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可以说是痛苦不堪。

而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每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大概有1/3是在睡眠里度过的,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睡眠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总是睡不着的人,却真的是好难过呀!

现如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忙碌状态,而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是越来越大了,原本的休息时间很有可能会被其他的事情所打破,这也会让人出现莫名其妙的失眠问题。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失眠?

如果经常出现睡眠维持困难或者是入睡困难等方面的症状,并且白天正常的活动受到了影响,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说是失眠了。

所谓的失眠症,其实就是睡眠启动以及维持障碍,从而带来的睡眠质量不能满足。

个体需要并且会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问题,入睡困难则是睡眠启动障碍的一种表现。

若是睡眠浅并且出现多梦的现象,这属于是睡眠质量不佳而表现失眠会容易带来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健忘等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白天的学习与工作。

睡眠不好,会受到什么伤害?

01

加速机体衰老

长期睡眠不足会容易带来脑神经功能紊乱,同时身体各个器官由于没有办法获得适当的休息,而会出现过度功能衰退和消耗的问题。

在这种问题的影响之下,便会在身体肌肤颜面的外观上呈现一个未老先衰的问题,会容易加速机体的衰老现象。

02

损伤肝脏

当大家躺下休息的时候,进入肝脏的血流量会相对而言有所增加,这会有助于肝细胞的自我修复,也可以帮助提高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

如果经常睡不好,肝脏就得不到足够的休息时间一久,肝脏的血流量相对而言也会不足,这就会使肝脏受到损伤,并且会容易诱发肝脏疾病出现。

03

引起身体肥胖

长期睡眠不足会容易刺激身体分泌大量的饥饿素,增加人们出现饥饿感,这也会让人们在无意识当中摄取更多的热量,从而导致身材发福。

04

破坏大脑认知功能

失眠的患者经常有着记忆力减退以及做事丢三,落地总是忘记物品存放在什么地方,也想不出人的名字和工作学习内容,时间一久甚至会容易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生风险。

快速入眠“手搓脚”

1

手 心——劳 宫

手心的穴位叫劳宫,手握拳时,中指下的那个地方就是,这里是心包经的穴位,性质偏热。

有个成语叫做“摩拳擦掌”,一般是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跃跃欲试的样子,通常来说,这些尝试需要充分鼓动人体的阳气,所以会摩擦手心中这个热性的穴位。

很多中医按摩治疗都会用到劳宫穴,比如双手对搓之后按在腰部、腹部、眼睛等部位,都是希望用劳宫穴的热性来温暖虚损、疲劳的人体部位。

2

脚 心——涌 泉

脚心上的穴位叫涌泉,是肾经的井穴,所谓井穴,就是指肾经是从这里发源的。

肾经的性质与心包经是相对的,肾经属水,有凉性,它的井穴也具备同样性质,可用来滋阴补水。

有的人眼睛红肿总是不好,但是按摩一下脚心就有很好的缓解,之所以有如此神效,因为这个人的火是虚火,虚火的出现是因为水少了,要补水才能降火,按摩涌泉就等于给身体补水。

有的人心火盛,平时心烦、失眠、多梦等症状出现较多,治疗上需注意在去火的同时滋养心阴,除了服用药物外,也可以先把手心搓热,之后用热的手心搓脚心。

此方法可以让心肾相交,使浮越在上的心火因肾水而下降,中医称之为“引火归元”,只要每天临睡前搓5-10分钟左右,坚持几天就能见效。

半夜失眠揉“鱼际”

另外,有失眠症状的人,还可以揉揉手部的"大鱼际"——这对早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很多人会在按揉的过程中,不自觉入眠。

中医认为,早醒一般是肺火旺导致的。特别是经常在凌晨三点左右醒来的人,多数为心肺火旺。而心肺这两条经络都经过大鱼际,所以经常揉一揉大鱼际,有助于“扑灭”心肺之火。

搓鱼际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将两掌大鱼际处相对,一只手固定,转动另一只手,使两掌部的大鱼际呈对搓之势,大约搓2?3分钟,整个手掌便会发热,但要搓至大鱼际没有酸痛感后,方能起效。

腹式呼吸法

1.仰卧体位,让身体尽量放松下来,双手可以自然地放在身体两侧也可以叠加放在腹部上。

2.吸气时用鼻吸气,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整个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3.呼气时用口呼气,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4.一呼一吸要深长而缓慢,时长掌握在12秒钟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5秒左右,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回缩肚子)5秒左右,屏息1秒。

4-7-8呼吸法

1.仰卧体位,让身体尽量放松下来,舌抵上腭。

2.闭上嘴,用鼻子吸气,心中从1默数到4。

3.屏住呼吸,心中从1默数到7。

4.用嘴呼气,同时心中从1默数到8。

5.吸气时用鼻子,不要发出声音,呼气时用嘴巴,要发出轻微的“呼”气声。

来源: 约见名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