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怎么死的 袁世凯为什么是罪人

时间:2023-04-22 08:3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4060 评论:0

袁世凯

六月末的北京已是酷热难耐。

烈日照在人的脸上火辣辣的,如同把人放进了蒸笼里一样。只是在外面站了一会儿,就已经是汗流浃背,浸透了身上的衣服。

紫禁城里108声炮响之后,一列长长的队伍从新华门里走了出来。

前面是身穿彩色驾衣,头戴荷叶帽,上插黄雉翎的仪仗队。后面则跟着一座八十人抬的黄罗帐。三四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着前门而去。

如果不是那锁拿吹出的哀乐,不是那众人抬着的各色花圈。数以万计的围观人群还以为是皇帝、太后出宫了呢。

围观群众

只可惜,那金顶黄罗帐里抬着的不是活人。

而是身着龙袍、静静地躺在棺材里的“洪宪皇帝”袁世凯。

1916年6月6日凌晨六点,已是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的袁世凯,终于在愤恨与恐惧中停止了呼吸。

叱咤半生、曾可以呼天唤地的他,在全国百姓的唾骂声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不过57岁而已。

袁氏当国的闹剧,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袁世凯的灵柩被抬上发往河南安阳的火车,一片肃杀之气的北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在那酒肆茶楼里,怀揣着报国之心的有志青年大骂袁世凯的窃国之罪,街边的小摊贩们也饶有兴致的聊起了这位仅仅当了83天的“洪宪皇帝”。

出殡队伍

不过,平头百姓们关注的不是这风云飘摇的局势,而是袁世凯的死因。

有人说他是被“护国运动”吓死的;有人说他是被段祺瑞、冯国璋、蔡锷等人给气死的,更有甚者,还有人说他是被“撑”死的。

孰不知,就是这最后一句看似有些讽刺意味的玩笑话,却一语道出了袁世凯真正的死因。

他的确是被“撑”死的。

至于根源还要从1885年的年底说起。

1885年的年初,因被同僚弹劾,袁世凯不得不赋闲在家,过起了韬光养晦的生活。他自己也觉得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长,只是他没能想到机会竟然来得如此之快。

仪仗

就在这年10月的一天,一道圣旨突然摆在了袁世凯的案头上。在北洋重臣李鸿章的极力推荐之下,袁世凯再次得到了清廷的启用,派他二赴朝鲜。

对于袁世凯而言,这次赴朝与第一次几乎有着天壤之别。回想三年前,袁世凯还整日为自己的科举仕途愁眉不展,每每都为自己不能中举而懊悔不已。

然而他没能想到,一次朝鲜内部的军乱,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科举入仕转到以军功博仕途的道路上。

1882年朝鲜的兴宣大院君发动军乱,企图从自己的儿子李熙手中夺得政权。儿媳闵妃遂向清廷求助,以宗主国的身份戡乱。

李熙

当时只是吴长庆手下一个无名无分的小帮办的袁世凯也随队入朝。在平叛的过程中,袁世凯跃马扬刀、身先士卒,立下了不小的军功。

随即以帮办朝鲜军务的身份驻扎在了朝鲜。

在朝鲜练兵的那两年里,袁世凯不仅帮助朝鲜王室维护了政局,还屡次挫败了日本人企图干预朝鲜时局的阴谋。

他的名声因此渐渐地被朝廷熟知了起来,他也在朝鲜王室红透了半边天。

只可惜人红是非多。名声愈盛,妒忌的人也就也多。

那时的袁世凯还只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仗着自己的功劳也就越发地膨胀了起来。然而,当时在朝鲜帮办军务的并非只有他一人。一封封弹劾、罢免的密折也就送到了紫禁城里。

李鸿章

袁世凯自知同僚所弹劾他的,也并非空穴来风。他是有口难言,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主动要求回到了老家,以此避开朝廷里的那些纷争。

然而这一次大不相同了,他摇身一变成为了驻扎朝鲜的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虽说职务不高,只是位同清廷的三品道员,但清廷却赋予了他极大的权力。

他不仅掌管了清廷在朝鲜的一切事物,还负责起了要使朝鲜“明尊亲之义,定摇惑之志,内修政治,外联邦交”的任务。由此,袁世凯也介入到了朝鲜的政治当中。

毕竟他是清廷派来的,又掌控着兵权。朝鲜上下左右的官员自然不敢得罪与他。就连李熙也总要给袁世凯几分面子。

袁世凯穿蟒袍

可以左右朝鲜政局,甚至谋划过罢黜李熙的袁世凯俨然成为了朝鲜的太上皇。

权势熏天的袁世凯不仅日益膨胀了起来,生活也是毫无节制地奢靡了起来。

那时的袁世凯已经有了两位妻子,除了原配夫人于氏之外,还有大姨太沈氏。袁世凯与于氏素来感情不睦,所以在去往朝鲜的时候,只带着大姨太沈氏。

那沈氏本是苏州的名妓,相貌极其的出众。堕落红尘之中,不知经历了多少的风花雪月。血气方刚的袁世凯又怎能不倾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可青年得志、越发骄纵贪婪的袁世凯并不满足于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竟然暗中垂涎起了身边的婢女,与她们暗通款曲。

袁世凯和夫人

在朝鲜的那些日子里,先后有三个朝鲜婢女被袁世凯偷偷地搂入怀中,并为他生下了儿女。只是那闺房中的故事,太过于伤身体。

袁世凯开始不断进食滋补良品。只要觉得身体有些乏了,他就抓起一把上好的高丽参,就着那些朝鲜人送来的鹿茸一口放进嘴里,就像是吃点心一般,在嘴里咀嚼几下,一股脑的咽下去。

或许是出于风尚,也或许是为了显示自己身份的高贵,袁世凯还雇佣了两个奶妈。欧洲人不是习惯每天都喝一杯牛奶吗?

姨太太

袁世凯便效仿着,每天都喝着一碗人奶,以此在滋补自己的身体。

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年轻时的袁世凯显得格外的强壮。他个子不高,身材看起来还有些臃肿。但在外人看来,他那不等同于一般人说得胖,而是精壮。双目就像是阳光下的利剑,充满了锐利和令人胆寒的气息。

在朝鲜的十二年,几乎是袁世凯人生中最惬意的时光。他就像海外天子一般,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活。虽然依旧有人不断的向朝廷密报,一次又一次的弹劾他,但在李鸿章的庇护之下,他依旧是如鱼得水。

袁世凯戎装

在极尽奢靡的生活腐蚀之下,袁世凯渐渐养成了大量进补的习惯。而这个习惯,陪伴了袁世凯的一生。

除了大姨太沈氏之外,袁世凯最宠爱的就是同样出身花间柳巷的五姨太。

那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清晨的鸟儿唤醒了躺在五姨太怀中的袁世凯。当他极不情愿地睁开双眼时,一张如清水芙蓉般的脸颊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初晨的光照在伺候着他的婢女的脸上,泛出一丝红晕。

在那一刻,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袁世凯又一次春心荡漾了。他一边洗着脸,一边侧目地看着眼前的姑娘。仿佛是在琢磨着什么。

袁世凯军装

袁世凯从来没有如此细致地打量过她,总觉得她还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如今来看,她已经长大了,而且出落的亭亭玉立。

就这样,袁世凯把这个婢女纳为了自己的九姨太。

那些强身壮阳的补药也成了袁世凯最信任的精神支柱。

其实,早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他的身体就已经出现了病态。正如《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里循在报道他的就职典礼上所描述的那样:

“袁世凯入场,就像鸭子一样摇摇晃晃地走上了出席台,他体态臃肿且有病容。神态紧张,极不自然。”

然而在这一刻,袁世凯还是成功窃取了民国总统高位,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的还有更多。

与外国人合影

虽然总统已经让他达到了权力的巅峰,但依旧没有皇位的吸引力更大。他想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硕,想让自己享受权力的时间更长。

他开始肆无忌惮地进补,企图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壮起来。

时间来到1915年的年底,在长子袁克定的怂恿之下,袁世凯彻底地按捺不住了。在取得唐继尧和蔡锷的支持之后,他心中再也没有其他的隐忧。

因为持反对意见的段祺瑞和冯国璋都让他用手段给摆平了。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着新年元旦的到来,他便可以对外公布他的“洪宪”年号。

冬至祭天

此时心情格外舒畅的袁世凯看着更加的笨拙了。因为吃的太好,以至于他更加的肥胖,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更像是一只矮脖的鸭子,左右的摇晃着。

然而,即便肥胖和臃肿已然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身体负担,已是明显的营养过剩,但他依旧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口腹之欲,一如既往的进补、吃喝。

虽然已经年过五十,精力已经不如往常了。但他的作息一如既往的规律,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雨交加的日子,袁世凯总是在早上五点左右就起床了。

每当这个时候,总有一个身影会出现在袁世凯的面前,他便是袁府的管家陶树德。

袁克文

等袁世凯洗漱完毕,走进自己的书房开始处理公务的时候,陶树德便开始为他安排起了一日的衣食起居。

袁世凯伏在桌案上批阅着文件,陶树德便为他端来了温度正好的茶水、牛肉汁、鸡汁。袁世凯连头都不抬,便端起摆在身旁的小碗,一饮而尽。而他一日的饮食也就此开始了。

也就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早上七点左右。早餐便摆在了袁世凯的案头。他的早餐并没什么特色,甚至说有些简单,只不过是一份四色的包子,外加一碗鸡丝汤面。

不过,袁世凯最喜欢的还是那碗鸡丝面,包子几乎是不碰的。

袁克定

按常理而言,这一碗鸡丝面足以支撑他到午饭的时间了。然而,这才是他一日生活的一点“前菜”而已。对于袁世凯而言,最重要的当属他每天必备的“上午”茶。

上午十点,到了袁世凯进补的时候了。先是一盖碗的鹿茸,还没消化完又是一盖碗的人参。而到了12点,也就是袁世凯吃午饭的时候了。

对于平常人而言,上午吃了这么多的东西,中午应是不饿的,但袁世凯却依旧吃的不亦乐乎。

午饭算是袁世凯吃的最认真的一餐。

大大小小的杯盘摆满了桌子,可无论是哪一天,饭桌上总也少不了一只清蒸鸭子。

冯国璋

特别是到了冬天,这是袁世凯每餐必备的,而且乐此不疲,从来没有吃腻过的时候。

袁世凯的午饭大多是大鱼大肉,红烧肉,炒肉,炖肉,是他餐桌上的常客,至于青菜是很少看见的,即便是出现了,多大也是以配菜的形式,毕竟他也不怎么喜欢吃青菜。

或许只有那些流满油脂的肉,才可以满足他口腹的欲望。水果是他不爱的,青菜也从来不是他的菜。

然而,他一天所服用的并不只有这些。

连“上午茶”都有了,下午茶又怎能少的了。

除了可口的点心之外,还有活络丹、海狗肾等滋阴补阳的上等佳品。

段祺瑞

一日下来,袁世凯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外,还有七八次进补的空闲。粗略的算下来,袁世凯一天能吃上10顿饭。

可他就忘了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

如此的进补,看似是强健了他的筋骨,却也为他带来难以挽救的伤害。

五十多岁的人了,吃了如此多的补品,又吃的如此的油腻。他的味蕾和食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但他的五脏六腑却承受了巨大的负担,特别是他的肠胃因为消化不了这些东西,而频频的罢工。

以至于每隔两三天,袁世凯就要把大夫请到自己的家中,或是为他调理肠胃,或是为他灌肠,以此来减轻肠胃的负担。

青年蔡锷

如此以来,那些被袁世凯吃尽肚子里的补品,竟然成了祸害他性命的毒药。

只是此时的他还没有关注到自己的身体变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登基大典”上。这场注定实现不了的闹剧,也就加速了那些毒药对他的侵蚀,以至于让他命丧黄泉。

在确定好登基的日期之后,他就开始为自己的接班人忧愁。因为长子袁克定的残疾,他便有心把太子之位给次子袁克文,可袁克文偏偏是反对他称帝的。兄弟两个为此也是大打出手。

与此同时,他的那些姨太太们也开始为名分争吵不已,闹的家里不得安宁。

冯国璋

如果只有这些琐事的烦扰也就算了,偏偏时局的天平也离他越来越远。

蔡锷明面上支持袁世凯称帝,可他一跑回云南便举起了反对袁世凯大旗。中山先生振臂高呼,护国军由南而上,各地掀起了倒袁运动。各省也都宣布独立,加入到了反袁的斗争中。

被他安置在老家的段祺瑞不再出面为他卖命,冯国璋也是阳奉阴违私下与护国军展开了谈判。就连原来大力支持他的希望列强也一一倒戈,站在了袁世凯的对立面。

蔡锷

一天中午,袁世凯站在院子里,对手下是大发雷霆。他怎么也没想到,亲自出面向西方列强求援竟然吃了个闭门羹。

可就在这个时候,袁克定也从外面匆忙的跑来了。看着正在发怒的父亲,他本想退出去,但事态太过于紧急了,他又不得不说。

四川将军陈宦和湖南将军汤芗铭为了自保也选择了投诚。

这两个人本是袁世凯最为信任的爪牙,却终究也背叛了他。

此时的袁世凯才真的明白,大势已去,自己已是再无希望。心灰意冷的他重重的摔倒在了地上。

晚年袁世凯

等他再次醒来,身边的人端来鹿茸和人参的时候,袁世凯终于摇了摇头:

“我的身体恐怕是不行了,再也承受不了这些参茸补品了”。

此后的袁世凯总是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在当年6月6日的凌晨6点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