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爱你歌词 爱如潮水歌词

时间:2023-04-22 06:46/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3112 评论:0

写给女儿的散文诗

“这是最美好的时光

女儿在阳台的桌上认真写作业”

“阳台上挂着女儿的衣服

多么的亲切”

“带着八岁的女儿去学校报到”

近日,在浙江桐庐

一位女儿发现一箱

父亲生前写给自己的散文诗

自女儿出生以后

爸爸就在每天的日记里

记录下女儿的点滴

爸爸只念过五年书

笔下却充满了对女儿的爱

“我坚信大地不会欺骗种子

阳光走过的地方花草一定茂盛”

父亲的爱

将永远陪你在未来的路上

勇往直前

十四年,他用400万字陪伴女儿成长

十四年来

中学体育教师吴俊伟

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

每天都要写一篇日记来记录女儿的成长

自2008年8月女儿出生以来

他已写下约424万字的父爱日记

“我希望这日记成为送给女儿的最好礼物

在她上大学时送给她”

吴俊伟说

打开其中一本日记

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

字里行间流露出满满的父爱

在2008年8月22日

吴俊伟为女儿写下第一篇成长日记

详细记录了女儿来到世间的每一个细节

在这篇日记中

他写到了自己的初衷

“为了难忘的纪念

为了给孩子成长的旅途有一个交代

从今天开始

我的日记可能要有一个完美的转身

将孩子成长的年轮

进步的足迹载入日记中

使之成为我一生中无法忘却的记忆”

随着女儿逐渐长大

日记里的内容也开始改变

从吴俊伟夫妻第一次抱孩子

第一次给女儿喂水、喂奶

第一次给女儿洗澡

……

后来变成记录吴俊伟与妻子

对于女儿的教育的矛盾、纠结和探索

身为父母应该给予女儿什么?

“在我们看来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最为重要

为孩子营造一个氛围

让孩子自然地学习、成长最重要”

吴俊伟的妻子任宜秋说

在吴俊伟家中有一面墙

上面画满了吴俊伟女儿的涂鸦

“在我母亲的家里

墙上、冰箱上也全都贴着孩子的画

孩子喜欢美术就要给她创作的空间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自由与关爱”

吴俊伟说

父亲对写日记的坚持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的成长

如今,无论走到哪里

女儿书包里总会放三样东西

笔、日记本、一本书

她和父亲一样

喜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记下来

“我对女儿说

我的日记要写到她高中毕业

等她上了大学

我会以家书的形式继续关注她成长”

吴俊伟说

“爸爸快跑!”

随着发令枪响

罗书坚推着婴儿车

车里坐着他14岁的儿子小柏

他们与万余名跑者一同起跑

1小时43分钟后

父子二人共同完成了约21公里的跑程

这是他们跑过的第58场马拉松

今年是他们共同“奔跑”的第八年

一个无助的爸爸

面对生活重压,凭借父爱奔跑

罹患脑瘫的小柏

坐在婴儿车里,感受风的拥抱

罗书坚推着儿子小柏参加浙江仙居马拉松。新华社发

罗书坚这样诠释幸福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赢,而是爱

我将双脚借给了小柏

小柏将信念赋予了我”

他跑坏了好几双跑鞋

但换回了儿子数不尽的笑声

罗书坚和小柏即将抵达终点。新华社发

把风撞开

罗书坚决心起跑前

在心里酝酿了5年

2010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看到一部纪录片

这也成为埋在罗书坚心里的种子

2015年

小柏的病情得到控制

罗书坚决定“选择一条艰难的路”

无畏外界未知的评价和眼光

同年5月

罗书坚开启了训练

每天四点半起床,五点上山晨跑

沿路跑到山脚再折返

晚上等小柏睡着后

他再做核心训练

最初他只能跑三四公里

逐渐地,跑程达到15至20公里

2015年11月1日

杭州迷你马拉松赛场上

天下着小雨

雨水穿过推车打在小柏的脸上

6岁的小柏在推车里呼叫、拍手

口水从上扬的嘴角流出来

他感受到

小柏享受在人群里飞快穿梭的感觉

罗书坚形容奔跑的感觉是“把风撞开”

推车前插着一面小红旗

只要罗书坚跑起来

红旗就会随风起舞

小柏就会高兴地拍手

罗书坚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三甲山村带着儿子小柏出门散步。新华社发

戴头盔的男孩

小柏的身型远小于常人

14岁的他体重仅30多斤

仍然能坐进婴儿车里

大多数时间,小柏单薄又安静

出生后

小柏在重症监护室住了30天

接回家后哭闹不停

检查后被告知大脑损伤程度很深

“用钱治不好”

罗书坚将希望寄托在康复训练上

在遵照医嘱训练半年后

小柏开始出现微小的进步

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会用手拿东西、用勺子吃饭

出生后的第818天

小柏学会了走路

2012年4月22日

夫妻俩相拥而泣

罗书坚在社交平台激动地写下

“小柏今天能走啦!”

生活却总在曙光乍现时给你一记重击

没过多久

小柏出现了癫痫的前兆

属于脑损伤的并发症

有时小柏一天摔倒二三十次,全身僵硬

后脑勺淤青不断

新伤叠着旧疤

罗书坚不知所措

心痛不已

他们给小柏戴上了头盔

平衡车头盔加上面罩

一面保护小柏的头部

一面保护小柏的自尊

踮着脚用前脚掌走路的小柏踉踉跄跄

看上去像是一名在太空漫步的宇航员

罗书坚家中陈设简单而整洁

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屋

是小柏白天的活动空间

家里的护栏被包上了一层软垫海绵

为小柏围出了一片柔软天地

这扇门里

是父亲为小柏一手打造的

无忧无虑又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跑起来吧,为了生活

生活中

罗书坚始终在为自己的家庭奔跑着

小柏每年的用药支出在三万元左右

加上女儿上学的费用

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夫妻俩打工的收入

不跑马拉松的日子里

46岁的罗书坚是一名快递员

十多年来,他每天早上7点出门

在50多个楼宇间穿梭

每天工作12个小时

为了能多送几件快递

罗书坚甚至不等电梯,在楼梯间奔跑着送货

快递员工作每周只休息一天

为了参加马拉松赛

罗书坚常常需要跟同事调班

照顾一位有缺陷的孩子

和跑完一场马拉松

都需要强大的意志

“如果跑得太慢

小柏体能耗尽

情绪就会变差

所以我必须尽快到达终点”

罗书坚说,小柏是他加速的理由

罗书坚热爱跑步本身的乐趣

运动很公平

付出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收获

在奔跑的路程中

没有歧视,人人平等

他坚信,生命的奖赏永远在终点附近

在罗书坚家屋顶的阁楼

房梁上挂满他们参赛的号码牌

那是父子二人共同赢得的勋章

2022年建德马拉松

组委会特意给罗书坚父子

印制了专属号码牌“B0017”

表达对一位父亲的爱与坚持的尊重

在女儿露露的学校

有一棵罗汉松柏树和一座心形石碑

碑上刻着“为爱奔跑”四个字

旁边印着小柏父子的两个脚印

用以勉励所有知道他们故事的人

一次演讲中

露露向台下观众大声诉说

“爸爸说

坚持一件事不是因为这样做会有效果

而是他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以奔跑的姿态

和罗书坚相识6年的好友吴书羽说

罗书坚是个急性子

也是家庭观念很重、生命能量很强

心很热的人

在当地

罗书坚每年都会多次组织脑瘫患儿家庭

参加公益跑、游园会

原本寡言的他

逐渐成为大家的主心骨

中国现有脑瘫患者600余万人

其中0至6岁的脑瘫儿童将近200万人

每年新增脑瘫儿童4至5万人

罗书坚发现

这些有相似问题的孩子每当聚在一起

依靠肢体语言和眼神就能彼此相处融洽

更重要的是

在那里他们可以和外面的世界产生联系

本该感到疲惫的父亲们

选择脚踏实地,接受生活的考验

将生命力延伸,在琐碎中捕捉幸福

“人人都说我是好爸爸

可不会说话的小柏也是好儿子

没有他每天给我的吻

我怎么可能坚持得下来”

罗书坚在一封给儿子的信中这样写道

“虽然是我推着小柏在奔跑

但我感到我们是同一个人”

罗书坚说

罗书坚想对小柏说的话

小柏听不懂也看不懂

但他还是念给他听——

“在和你一起跑马拉松的日子里

爸爸更懂得了‘责任’二字真正的含义

只要我还跑得动

我一定会推着你跑下去

一直跑到生命的终点”

罗书坚仍然记得

他推着小柏第一次参加比赛时的样子

那时的小柏看起来多么高兴啊

当他们终于抵达终点

罗书坚用力亲吻了小柏

那是父子俩共同完成的一项壮举

在河南鹤壁

有一位父亲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背起孩子

逆风奔跑,向阳而行

我背起你,爱不会停止脚步

4月9日,在河南鹤壁

一场别样的马拉松比赛正在上演

“站”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

是来自不同地市的

DMD(杜氏肌肉营养不良症)

罕见病患者家庭

孩子们在亲人和志愿者的陪同下

完成了一场属于自己的“马拉松”

DMD是导致患者身体肌肉

逐渐变弱的疾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跑100米只需要十多秒

但对于走几十米就肌肉酸疼

甚至根本无法行走的

DMD患儿来说

可能一生都无法以奔跑的方式

感受这段距离

面对病魔

这些患儿家长始终没有放弃

他们希望多参加一场马拉松

让孩子多奔跑一次

在现场有一位父亲

他全程背着患病的儿子跑马拉松

这位父亲说

为了鼓励孩子

他要背着儿子跑完全程

传递马拉松精神

马拉松不仅是一场比赛

更是一种自信、乐观的生活方式

传递着拼搏与坚持的精神

疾病无情

但爱不会停止脚步

因为有了你

“刀枪不入”的我才有了软肋

记忆中

那道身影仿佛顶天立地

一个字教上万遍,因为我爱你

2004年

王霄瀚出生在安徽阜阳

然而,在他9个月大的时候

母亲王常梅发现

儿子对外界的声响没有一点反应

“我们抱着孩子去医院问

医生说是重度耳聋”

听不到外界的声音

也听不到自己的发音

就意味着失去说话的能力

王常梅抱着儿子王霄瀚

为了让儿子康复

生活本就拮据的夫妇俩

四处借款,辗转多地求医

一位医生的话让她重燃希望

“只要精心陪护

聋哑儿童依然可以学会说话

甚至借助人工耳蜗

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

擦干眼泪,生活还得继续

王常梅开始接受现实

决心要让儿子正常生活

“我们一起坚持

一定能给孩子创造个活路!”

王常梅对丈夫说

经过商量

丈夫继续在工地打工养家

王常梅则全身心照顾孩子

她按照专家教授的方法

让儿子摸她的喉咙

一边感受声带振动

一边学着口型模仿发声

王常梅教儿子学习发声

她在墙上贴满了各种图片

每天对着图片教孩子发音

“一开始,孩子不知道张嘴

更不知道发声

我就一遍遍重复、引导

用糖果鼓励,想尽了办法”

直到有一天

小霄瀚口中发出含糊不清的“妈妈”

她怔了一下

继而紧紧搂住儿子,泪如雨下

小学时的王霄瀚

对母子而言,一个字练习上万遍

已经习以为常

渐渐长大的小霄瀚也很懂事

他用正常人的标准衡量自己

加倍努力学习

英语听力一度让他极不适应

他一遍遍用播放器慢速播放

再逐渐提高速度

凭借着超出同龄人的刻苦

他在校成绩名列前茅

刚结束高考的王霄瀚

“想早点报答父母,回馈社会”

高考结束后

王霄瀚以超出一本线61分的成绩

考入石家庄铁道大学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

王常梅失声痛哭

既是为孩子考入大学喜极而泣

更是为多年来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相比一路走来的不易

王霄瀚更愿意讲述母亲对他的爱

“我最感谢的就是妈妈

不是她的坚持

可能我一辈子都听不到声音

不会张口说话”

王霄瀚表示,会继续努力学习

用优异成绩回报父母

以及这些年给予自己关爱的人

“想快点工作,报答父母,回馈社会”

深夜回家的一盏灯

生病床前的一碗粥

父母的爱

浸润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他们或许很平凡

他们或许什么都给不了我们

却什么都给了我们

“共青团中央”综合整理自微博@浙江日报,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 中华全国学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