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约翰施特劳斯 皇帝圆舞曲小约翰施特劳斯

时间:2023-04-22 02:0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420 评论:0

他一生写过150余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

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被世人称为“圆舞曲之父”;

他创造了特殊的艺术形式——维也纳轻歌,被称为“轻歌剧之王”;

他就是老约翰·施特劳斯。

老约翰·施特劳斯看似辉煌的人生背后,其实也有许多艰苦、辛酸和匪夷所思,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一传奇音乐家的一生。

辛酸的童年

1804年3月14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出生在被冰雪笼罩的维也纳。

七岁时,他的母亲就过世了,后来父亲在多瑙河的沙洲上开了一家小酒馆做生意,也为老约翰·施特劳斯娶了一位继母。

然而父亲再婚不久就被人发现浮尸于多瑙河,可怜的老约翰·施特劳斯开始了与继母相依为命的生活。

不久后,继母也再次结婚,幸运的是,继父戈尔德非常善良和蔼,与约翰相处得不错。

当时有许多卖艺的乐师常来他们的酒馆演奏,日复一日的熏陶使约翰对音乐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

继父发现了约翰对音乐的热爱,在他生日那天送了他人生中第一把小提琴。

小提琴成了约翰童年时期最好的朋友,每日形影不离,去学校时也要把小提琴带着,在课间休息时拉上一会儿过过瘾。

整日研究小提琴的约翰还发现,如果往提琴的孔里灌入啤酒,它的音色就会变得饱满起来。

约翰对提琴和音乐的迷恋,也导致了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差。

13岁时继父带着约翰找到了一个书籍装订匠,希望约翰能跟着他学点手艺。痴迷音乐的约翰怎么肯呢?

他趁人不注意,拿着他的小提琴就逃走了。

约翰朝着维也纳森林狂奔,他坚信自己能靠着小提琴技术在酒馆、客栈里挣钱养活自己。

长时间的奔波使约翰感到疲惫,他竟不知不觉在森林中睡着了。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一个名叫赫尔·波利扬斯基的音乐家正好出来散步,发现了抱着提琴酣睡的约翰。

约翰的人生也因为这个人的出现,开始了第一次重大转折。

命运安排的人生转折

赫尔·波利扬斯基叫醒了约翰,因为这个孩子睡着了也要抱着琴让他觉得非常有趣。

出乎意料,两个人聊得十分投机,约翰感觉自己遇到了知音,而波利扬斯基对约翰的天分也十分欣赏。

他答应免费为约翰授课,并说服了约翰,回家去向继父说情,让他选择音乐这条路。

后来约翰在波利扬斯基的教导下,以超乎常人的速度飞快地掌握了小提琴的各种技巧。

15岁时约翰的能力就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他成为了维也纳最著名的舞会乐团:迈克尔·帕默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

在乐团里,约翰结识了音乐家约瑟夫·兰纳,他的出现是约翰人生中的第二次转折。

在兰纳组建的小乐队中,约翰担任中提琴手。

不过他们组建的小乐队平时只能在小咖啡馆演出,演出的报酬还不够他们吃饭,每次演出结束后,约翰都要诚恳地拿着盘子请顾客们再施舍些。

也许是好事多磨,兰纳和约翰相结合的作品别具一格,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

当时乐队的成功主要依靠着兰纳所创作的圆舞曲,每当他们遇到特殊场合,兰纳还得重新谱写新的曲子。

在这一段时光中,两个人是同病相怜的兄弟,也是最好的战友,人们也对这一对“音乐才子”称道。

但很快,他们反目成仇——

某天,兰纳病了,写新曲子的担子交给了约翰,于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人生中第一支圆舞曲上演了。

听众们对曲子的热烈反应,让约翰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作品,他开始谱写属于自己风格的圆舞曲。不久,在维也纳的乐坛上,他就和兰纳平分秋色了。

但是由于兰纳的作品偏向于抒情,而约翰的作品节奏抑扬顿挫、扣人心弦,完全不同的风格使公众的议论铺天盖地袭来。

在报刊上、在大街上、在酒馆里,人们对这两个作曲家的曲风议论纷纷、争论不休,将他们看成乐坛的竞争对手。

舆论像无形的手,拉扯、拆散了这对好朋友,两人逐渐开始互相比较,友谊产生了裂痕。在1825年的秋天,两个朋友大打出手,砸了心爱的大提琴,连饭店里的大镜子也被打得粉碎。

事后,约翰感到后悔,他创作了一首《和解圆舞曲》献给兰纳希望和好,谁知兰纳回应了一首《绝交圆舞曲》彻底粉碎了这段友谊。

后来,约翰独自离开了乐队,虽然他和兰纳私下仍然赞赏对方的才华,却再也没有一起露过面了。

成功的事业,不幸的婚姻

在维也纳已经小有名气的约翰身边总是围绕着许多美丽的姑娘,其中安娜·斯特莱姆却吸引了施特劳斯的注意。

不久,他俩相爱就结了婚,1825年10月25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了。

约翰在事业方面也是突飞猛进,到1830年,乐团已发展成了8个乐队,受聘用的乐师有200多名

每天晚上,施特劳斯要坐着马车从一个舞场赶到另一个舞场去指挥圆舞曲,然后跳上马车又向另一个地方疾驰而去。

他的名气也越来也大,越过奥地利的边界被人们广为传扬。

在白金汉宫举行的一次宫廷舞会上,行将登基的维多利亚公主随着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乐曲,带头跳起了华尔兹舞。

从此,乐团名声大振,去各地演出,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看似老约翰一切都有了:名声、地位、金钱、家庭。但是,表面上的辉煌隐藏不了他内心的千疮百孔——

因为经常在外奔波,他和孩子们的相处非常少;

又因为妻子终日忙碌于孩子,他开始觉得曾经那个善解人意的姑娘不再是自己梦中人。

于是,他离开了家,后来遇上艾米丽,他几乎和家里断绝了关系。

嫉妒儿子,晚年悔恨

虽然老约翰是成功的音乐家,但对妻子孩子来说,他是不称职的丈夫,也是不负责任的爸爸。

虽然很早,他的大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就显示出了音乐才华,但因为担心儿子会动摇自己的地位,他一直不希望儿子进入音乐圈。

在妻子的秘密支持下,1844年,19岁的小约翰·施特劳斯想在维也纳举办大型音乐会,人们纷纷奔走相告,兴奋地想目睹这位年轻音乐家的风采。

母亲安娜也是欣喜若狂,她多年辛苦抚养终于有了回报。

但是老约翰仍然坚持着他的固执:

凭借当时自己在乐坛的地位,强迫维也纳所有演出场所拒绝自己儿子演出,并且四处宣传自己也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就和儿子在同一天。

最后小约翰被迫只能在城外的咖啡馆举行了露天音乐会,演出的最后,小约翰说:

“我想为父亲献上一曲,他是我一生都崇拜的人,但母亲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人,所以这首《母亲的心》我要送给他们。”

许多观众感动得流泪,后来人们把这事儿告诉了老约翰。

老约翰愣了,他忙忙碌碌半生,又独自飘零几载,就算身边恭维再多,但真正记得他的却是他最对不起的儿子。

老约翰开始迷茫,并开始回归家庭。

坎坷的人生末章

虽然老约翰意识到对家庭的亏欠,尽力去弥补妻子、儿子,但他的固执仍然没有改变。

因为对音乐的固执他成才了,而这些固执也直接导致了他晚年的悲凉结局。

1848年,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虽然艺术造诣很高,但是并没有给老约翰带来荣誉,反而给他带去了“灾难”。

这首原本为了庆祝凯旋而写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被人们忌恨。

人们从此不与他交往、不看他的演出,他到处遭到白眼和冷遇,甚至还收到了许多恐吓信。

老约翰在维也纳没有了立足之地,只好出国演出。

但是,在英国,他的圆舞曲引不起人们的兴趣,演出并不成功。

1849年9月,风光了大半辈子老约翰由于旅途疲劳加上事业不顺压力过大,被猩红热夺走了他的宝贵生命,享年45岁。

两天以后,老约翰被抬到了庄严的圣斯蒂芬大教堂。

整个维也纳有十万人来为他送葬,各处钟楼上几百口大钟齐鸣,哀声在空中不断地回荡。

在送丧的最后一程,施特劳斯乐团的成员们把他的灵柩从灵车上移下来,抬上肩膀,一直送到卡伦堡多勃林教堂的墓地。

还记得当年,那个立志要成为音乐家的年轻男孩儿,从书籍装订作坊一路狂奔,就是躺在这一片芳草如茵的地方静静地睡着。

如今,他仍然回归这里,结束了为音乐忙忙碌碌、固执追求的一生。


我是CC酱,儿子汤汤刚刚高一,女儿圆圆即将上初中。为了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从他们出生起,我就在努力学习育儿知识。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孩子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的经验,期待和大家交流育儿经验,让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

更多精选文章,欢迎移步我的公众号:CC酱在傲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