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是什么 不属于文房四宝是什么

时间:2023-04-16 05:55/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3218 评论:0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优秀的文化遗产

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根和魂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

文房之名,专指文人书房

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

因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不仅具有实用价值

也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

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

柄林毛笔制作技艺

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绵阳罗家制笔的历史源于200多年前

由罗登科制作的手工毛笔

最初叫“罗笔客”

传到第四代罗炳林手上

罗家制笔有了质的发展

从“罗笔客”更名为“炳林笔庄”

从单纯的养家糊口的手艺

转变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炳林毛笔都是纯手工制作

一支笔从齐毛到成型共有七十余道工序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手工匠人

付出极高的专注力和耐心

炳林毛笔所用材料分为

羊毫、狼毫、紫毫、石獾等

品种涵盖“纯羊毫”“纯狼毫”“纯石獾”“ 纯紫毫”

“兼毫”“长峰”“中峰”“短峰”等六十余个

柄林毛笔制作精良

成品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

深受书画爱好者和书画家朋友的喜爱

非遗也时刻在为扶贫贡献力量

“炳林笔庄”对多名残疾人进行就业培训

并与合格学员签订灵活的就业协议

带动更多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宋笔制作技艺

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川乐山宋笔是在继承宋代抓笔技术的基础上

对制作和配料加以发展的成果

相传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

曾游览嘉州凌云山

当时新建一亭

寺僧拿出当地制作的一支大抓笔

请苏东坡题亭名

后人就把这种嘉州产的毛笔称为“宋笔”

宋笔的制作工艺流程非常复杂

有兼、齐、顿、掌等10道大程序

以及其他几十道小工序

宋笔既保留了宋代抓笔的特长

又增加了新的特色

按柔、健、强毫的用量

宋笔分为软中硬三类

三类笔种的主要用毫分别是

软性宋笔——柔毫为主

中性宋笔——健毫为主

硬性宋笔——强毫为主

成品宋笔笔锋尖齐、腰力强、弹性好

书画时刚劲有力

不散不乱,蓄黑适度

无论中锋行笔,侧锋取势

点、擦、皱、染无一不佳

竹纸制作技艺

被列入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绢寿八百、纸寿千年”

纸张传递着文明的深度

承载着中华历史的厚度

被誉为“蜀纸之乡”的夹江县

记录着手工造纸的辉煌

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夹江竹纸

具有肌细、油嫩、铁板(绵韧)、洁白、做手(整选)

等五种特色,谓之“五皮齐”

纸张浸润吸水性能好、保留墨色效果极佳

早在唐宋年间

夹江竹纸就因其

种类多、品质优、产量高而名扬海内外

与安徽宣纸齐名

“淡画不灰、淡泼浓、浓泼淡

诗有烟霞气,书兼龙虎姿”

夹江竹纸曾被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

誉为“国之二宝”

夹江竹纸以手工舀纸术制作

遵循古法,从选料到成纸

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

与明代《天工开物?杀青》的记载相合

随着技术的更迭

先进的现代造纸术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但夹江竹纸的绵韧细腻

始终吸引着广大书画家

手工制作的夹江竹纸

仍有其难以取代的魅力

黄麻纸制作技艺

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达州黄麻纸是利用

竹子、苎麻等混合生产的一种纤维纸

是我国古代的第一种染色加工纸

达川区平滩乡竹林茂密

极有利于黄麻纸的生产

唐朝繁荣时期,当地手工造纸作坊分布广泛

几乎家家有作坊,户户在造纸

“黄麻纸制作技艺”经过两千多年传承

多代人不断地改进制作工艺

到目前为止

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

与一般土法造纸相比

黄麻纸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用料中加入了黄麻等材料

主要流程有砍料、办料、下料

舀纸、压纸、起纸、晒纸等

黄麻纸纸质粗厚,耐久防蛀

具有突出的

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值得我们去研究去传承

洪雅雅纸制作技艺

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雅纸又称龙须雅纸

产于四川洪雅县

以龙须草为主要原料

使用传统古法研制的书画创作专用纸

洪雅手工造纸技术历史久远

明嘉靖《洪雅县志》

就有“竹纸”“绵纸”的记载

据考证,宋代的

眉州《七史》《东坡全集》

苏辙的《栾城集》

就是用雅纸印刷的

雅纸配方精良,工艺讲究,自然风干

故吸墨性颇佳,书画酣畅淋漓

纸面细腻平坦,能承重笔渲染

变形小,保存年代长

适用于书画、文献档案、水印装裱等

在全国书画界占据重要地位

被众多的书画家列为佳纸

在书画界有着“东宣西雅”的说法

雅纸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

承载着眉山人民的故土乡情

在眉山文化建设中

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构树皮造纸工艺

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构树,一种生长于温带、热带的阔叶落叶乔木

它的树叶具艺术感

弯弯的镂空形状

像极了传统艺术家们手下的剪纸

使用构树皮造纸工艺造出的纸

叙永县当地人称之为“荆纸”

取其经久耐磨之意

荆纸颜色白而亮,纸质经久耐磨

成品用途十分广泛

主要用来制做油纸伞、灯芯、扎灯笼

扎龙灯和民间祭祀等

荆纸手工制作流程繁琐复杂

采料到舀纸,时间跨度大

造纸人从每年的农历十月间开始造纸

一直要忙到次年的三月

期间工艺流程约72道

一句当地的俗语

“有女不嫁纸匠家”

道出了手艺人造纸过程的艰辛

荆纸纸白而耐用

用途广泛,涉及千家万户

具有较高的社会的实用价值

蒲砚制作技艺

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温润如田黄,细嫩胜端溪

抚之如婴肤,叩之似罄

研墨细腻,书写流利,不损笔毫

夏不干涸,冬不凝冻

谓之蒲砚

蒲砚,也称蒲石砚

产于四川省蒲江县盐井沟

据传宋代理学家魏了翁携带蒲砚进京应试

因蒲砚“临寒不冰”的特性

使其书写流畅、墨迹清晰

蒲砚自此盛名于天下

蒲砚是由蒲石雕琢而成

蒲石结构紧密,密度高

比重大,固水,石质细腻

非常适合雕刻

在蒲砚的制作过程中

常常会用到

线雕、浅浮雕、深浮雕、漏雕等工艺

成品煞是好看

如今

蒲砚雕琢技艺更加精湛

题材更加丰富

用例如东坡醉酒等

典型的四川文化典故历史名人为题材

每方砚台的背后

都蕴含着一个故事

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蒲砚,既是实用器具

也是可供欣赏收藏的艺术品

蒲江的人物、典故、景致

也都在这一方方砚台上鲜活了起来

苴却砚雕刻技艺

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苴却砚,产于攀枝花市仁和区

石材源自金沙江沿岸的悬崖峭壁之中

此地古称“苴却”,故谓之苴却砚

苴却砚以其丰富的

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称雄于砚界

被誉为“中国彩砚”

苴却砚集中国名砚之优点于一身

石质致密细腻,紫黑沉凝

发墨如油,存墨不腐

莹洁滋润,石晶绚丽丰富

水藻纹石

眼石

金线石

苴却砚石硬度适中

结构细密、深雕浅刻皆宜

故一般雕刻多有

深雕、镂空、浅雕、薄意、减地等技法

讲求线条流畅,做工精细,图案生动

不少疪美共存、个性显明的石料

在设计师的精心设计雕琢下

往往可能会被做成精品、绝品

传承离不开载体

石材有限,手艺无限

回归是传承,创新也是传承

如今苴却砚早已蜕变为

工艺和艺术收藏品

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文房四宝不仅是文人雅士

挥毫泼墨、行文作画必不可少的工具

更是他们精神上的良伴

尽管现代文明创造了

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精美的书具

传统的文房四宝

仍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

并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加深

愈加显示出令人神往的魅力

文章评论